- 校園
- 職場
- 考試
- 專題
安徽建筑大學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類學科專業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始建于1958年。學校堅持“立足安徽、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服務新型城鎮化”的辦學定位,堅持走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的特色發展之路。辦學六十多年來,培養了12萬余名優秀畢業生,安徽省建筑行業技術、管理骨干中70%以上畢業于該校,被譽為“皖江建筑類人才的搖籃,城鄉建設領域中的黃埔軍?!?。
落實立德樹人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以一流本科教育為發展目標,以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己任。積極響應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持續優化專業布局,將徽州文化哲學思想、徽派建筑文化、徽州體育文化、徽州藝術、徽匠精神等五個文化模塊,貫穿式融入德智體美勞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了特色鮮明的“1234”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同層次、同類型高校中具有領先優勢的特色專業。學?,F有本科專業(方向)65個;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1個,國家級專業教育認證(評估)通過專業11個。
堅持學科特色發展之路,在節能環保、城鎮化與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進建筑材料等重點領域,形成了多個具有較大影響、特色鮮明的科研方向和學術團隊。2021年,學校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土木工程獲批博士學位授權點,實現了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從無到有和一級學科博士點“零”的突破。
按照“科學定位、分層分類、突出優勢、特色發展”的原則,發揮土建類優勢學科的引領作用,實施新興學科群培育工程,推進學科交叉、錯位發展,在發揮傳統學科優勢服務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的同時,積極對接新興產業,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笆濉睍r期形成智慧城市、海綿城市、新型建筑工業化、軌道交通、城市管理五大新興研究領域;“十四五”時期將在智能建造、智慧建筑、數字城市、基礎設施安全、未來地下空間等領域拓展新的特色方向。
發揮特色優勢 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學校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適應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托“大土建”學科優勢,積極拓展科研發展方向,培育重大項目和標志性成果,科研創新和服務社會水平穩步提升。
按照立足“科技創新、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內涵式建設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國家和安徽省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程”,成立了建筑健康監測與災害預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建筑能效控制與評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30多個重點科研平臺,構建了智能建筑與建筑節能、徽派建筑與新型城鎮化等9大學科平臺群,科研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以“四個面向”指引科技創新方向,緊緊抓住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長三角一體化、城市更新等國家戰略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全力參與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實施科研提質增效計劃。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70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60項。
秉持“政府有要求、行業有需求、企業有期盼、學校有能力”的理念,不斷完善政產學研用合作機制,大力推進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主動融入安徽省“四個一”創新平臺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建筑類高??萍紕撔侣撁说葒液蛥^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助推鄉村振興。在全國率先成立“安徽省鄉村振興研究院”,著力推進鄉村振興規劃編制、產業政策、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文創等研究和應用示范,完成金寨縣大灣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總體規劃和建筑設計,在合肥市、黃山市、金寨縣等24個市(縣)鄉村振興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
助力城市更新。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成立“安徽省城鄉綠色發展和城市更新研究院”,全力投入到推動城鄉綠色發展、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城市更新工作。近年來,編制完成43部標準(導則)、規程等;完成宿州、滁州、蕪湖等城市更新規劃;制定了《安徽省城市體檢技術導則(試行)》,承擔蚌埠市、池州市、天長市、全椒縣、濉溪縣、鳳陽縣等14個市(縣)城市體檢工作,為城市更新奠定了基礎。
服務新型城鎮化。立足服務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需要,充分發揮現有安徽省城鎮化發展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國土空間規劃、文旅創新發展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優勢和作用,在新型城鎮化發展、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城鄉健康與安全、文旅創新發展、公園城市與生態環境等方面開展相關研究與實踐,編制了15個標準,完成了《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專項研究,引江濟淮合肥段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策略研究、壽縣國家市縣級多規合一試點規劃、王家壩蓄洪區鄉村韌性研究、池州市公園城市建設等重要規劃研究、編制工作;開展萬名村鎮建設員、“一帶一路”倡議城鄉建設管理人員、城市水環境治理(三峽模式)、全省自然資源管理專業人員等培訓工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建大智慧和樣板。
徽派建筑傳承與保護。充分發揮徽派建筑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徽派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徽學研究中心安徽建筑大學(徽派建筑研究)分中心等科研平臺的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全面系統凝練了徽州古建筑營建理念,研發了徽州古建筑居住環境品質提升和適應性改造關鍵技術體系,創新性挖掘提煉了徽州傳統聚落規劃理念,系統提出和實施了徽州傳統聚落適應性改造與空間品質提升規劃技術;創新了信息技術、納米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等在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中的新途徑,推動相關研究在城市建設當中的實踐應用,彰顯了徽派建筑研究的主渠道和“王牌軍”作用,為傳承和弘揚具有安徽特色的徽派建筑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7年以來,圍繞城鄉綠色發展、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等領域完成了產學研合作項目3000多項,專利和技術成果轉化990項,累計產學研經費約82300萬元。
加快“雙一流”建設 實現內涵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安徽時,提出了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的目標要求,在教育領域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為加快推進國內一流、特色鮮明高水平建筑大學建設,學?!笆奈濉币巹澝鞔_了未來幾年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辦學目標,著力打造“一二三四”戰略規劃體系,即:緊緊圍繞一個中心:立德樹人;創建兩大特區:學科特區、人才特區;實施三項計劃:科研提質增效計劃、研究生質量提升計劃、國際化辦學拓展計劃;推進四大工程:基礎能力提升工程、治理能力現代化工程、文化培根鑄魂工程、黨建聚力領航工程。
進德弘毅創輝煌,博學善建譜新篇。安徽建筑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創新,主動適應國家戰略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為根本保證,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題,以特色發展為主線,以人才強校為主戰略,以深化綜合改革和教育評價改革為動力,用實干開啟新征程,用奮斗創造新業績,為建成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學凝心聚力、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安徽建筑大學的智慧與力量。
?、侔不招旅襟w集團旗下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如中安在線、中安在線教育等。
?、诒揪W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此類稿件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轉載的稿件或圖片若涉及您的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妥善處理,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中安在線(中安教育網)版權所有